借鉴名校国际化办学经验,提升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山大、上海财大、浙大国际化办学调研报告
3月20日、3月25日、3月26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分别前往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就国际化办学进行调研,对三所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了解,深刻感受到三所名校近年来均加快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步伐,树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积极在不同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主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所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特点
1.学校指导思想
山大提出建设“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即建设中国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导师;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学生、互授学位;学校的国际化战略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科学研究。
上海财大提出,学校通过海外人才引进、科研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国际化,建立能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平等、自主、自由交流与合作的、享有声誉的大学。
浙大全校上下思想认识统一,一致认为国际化是提升学校层次的唯一路径,以开放促发展,以特色赢优势;上下联动,多位一体,建设全校国际化大格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
2.学科建设的国际化
山大提出在5年内建立8-10个高水平交叉学科重点引智国际合作平台。
上海财大提出学科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海外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国际化。
浙大提出,学校的国际化首先是学科的国际化,提出了“一流学科伙伴计划”,积极鼓励开展有实际内容和深度影响的国际合作;积极引入国际评估标准对学科进行评估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对与外方有实质合作的优势学科进行梳理,下拨经费(近三年每年300万-450万)支持。
3.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
1)教师:
山大大幅度提高海外博士的比例,提出在5年内实现一半教师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或工作经历,推荐、培养、培训300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学者;外籍教师数量达到200人,所占比例达到5%。
上海财大从04年开始实施“常任轨”院长、“常任轨”教师制度,大量引进海归博士150余人,按照国际学术标准对教师进行考核与管理。所有教师的每一级职称晋升要求至少半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学校拨给学院相关经费用来资助所有教师赴海外访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浙大不断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引进的博士后必须具有国际、国外研究经历,教师职称评审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学校设有“新星计划”以支持35岁以下教师赴海外访学1年-2年,每年80名。
2)管理人员:
山大通过多种途径派出管理人员到海外培训,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规范的、高度职业化管理队伍。
上海财大重视管理人员培训或见习项目,经费由学校和相关部门、学院共同承担。
浙大管理人员海外培训每年有十几个项目,根据不同级别副科以上的人员都可报名参加项目。短期的如赴台湾的1周-2周培训,赴美国的3周培训,还有3个月以上至半年的见习项目。
4.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山大提出5年内学生海外经历和国际联合培养的比例达到15%。教务处对境外学分采用粗放式认定方法,积极鼓励在校生赴外访学。
上海财大每届本科生拥有海外经历的达到20-30%。学生在海外所学课程经过所在学院认可,在海外获得的学分相当于国内的学分,一般不需补修课程(出国前转专业的学生一般需要回国后补修),多数情况下,为学生出国学习开绿灯,减少障碍。
浙大实行完全的学分制,积极开展学生海外访学项目。浙大提出本科生海外留学经历的比例为30%,学校要求70%的课程相匹配,学分不够者需补修。
5.课程建设的国际化
山大提出5年内重点建设8-10个英文授课专业和一批国际化精品课程,使学校英文授课数量达到300门。教务处、研究生院每年各有300万用于建设英文授课专业、课程,为每门英文授课课程建设拨款每年2万-5万经费,为任课教师计3倍工作量。学院选派教师赴国外大学旁听1-3个月,参与外方课程的建设、认证等整个流程,回校后开设教授此类课程。有的学院开设英文授课特色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
上海财大英文授课课程工作量按中文授课课程工作量的2倍计算。现有英文专业金融学硕士、法律硕士,以吸引留学生,也有部分本科英文授课课程。
浙大从02年开始,通过立项形式,资助7个学院60门课程,每个学院10万元。04年开始学校积极鼓励全校课程采用英文授课,系数是中文授课课程的1.6倍。该校计算机学院90%的专业课程为全英文授课。现在全校有150门全英文授课课程。
6.科研方面的国际合作
山大积极鼓励短期流动岗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或科研,每年资助约400人;学校每年向相关学院拨款20万,连续三年,教师可与外国专家学者联名向学校提出课题项目申请书,获批后可得到这笔资金的资助。
上海财大实施“常任轨”制度,大量引进海归博士,每三年或流年以全球学术标准来考核其科研成果;对本土老师也进行相应的考核和奖励,如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1篇论文,学校奖励10万元。
浙大提倡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机构化、团队化、项目化、长期化。鼓励各学科与伙伴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建设联合研究中心等。
7.国际会议
山大设立资金支持优秀学者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支持知名学者主办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论坛,每年主办15-20个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上海财大积极鼓励主办或参加国际会议,根据政府部门的认定,学校对主办的国际会议资助2万元;对个人参加的国际会议,相关学院资助国际旅费等。
浙大开展一流学科伙伴计划,鼓励与伙伴院校合作举办高层次、具有较大或重大影响的国际会议。
8.来华留学
山大现有半年以上长期留学生1700多人,其中学历生800多人,大部分为政府奖学金生,计划在2015年达到3000人。山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重点建设一批英文授课课程,特别开发一批能够体现山大实力和特色的英文精品学位课程,如中国学课程,体现学校在国际上某些领域研究和教学的显著优势,吸引世界优秀学生来校学习。
上海财大现有1000多名留学生,70%是学历生。学校非常重视留学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以及全英文授课专业的建设,目前有全英文授课的金融学硕士、法律硕士专业面向留学生招生。
浙大现有5000多名留学生,学位生2400多名。学校大力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实行四个学期,与合作伙伴院校开设针对留学生的特色项目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学校有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以吸引学生。
9.组织机构的健全、完善及畅通的工作机制
1)组织机构:
三所高校的二级学院均设有负责外事工作的副院长或院长,并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外事秘书。浙大设有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对全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统筹安排。
2)外教管理:
山大现有外籍教师80人左右,1/3为语言外教。山大对外籍教师采用趋同管理,与本土老师一样,外籍教师的聘请、合同、工资、保险等均由人事处负责,学院根据自身需求自行确定人选,评教等教学监管由教务处负责,涉外手续等由国际事务部负责。
上海财大现有外籍教师60人左右。2009年后,外籍教师放在各学院,外籍教师由各学院或国际处聘请,学校设有外教信息平台,全校共享外教资源。各类服务以国际处支持为主。
浙大现有长期外籍教师100人左右,短期来校讲学外国专家每年500人左右。浙大对外籍教师同山大一样采用趋同管理,学院根据自身需求自行确定人选,人事处负责合同、工资等事宜,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的评估,外事处负责办理涉外手续。
3)学生海外访学管理
山大赴海外学习学生的选拔放在学院、研究生部或学工部,国际事务部指导其办理赴外手续。
上海财大赴海外学习项目的选拔及管理均放在教务处,教务处设有中外合作办公室。
浙大赴海外学习学生的选拔(包括校级层面的和学院层面的)由教务处或研究生院负责,学生的报名、学分转换都通过全校的教务系统进行。外事处负责手续及外方联络事宜。
与浙江大学外事处座谈
二、启示
通过调研,深刻感受到我校目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和指标与三所知名高校存在很大距离,深刻体会到要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必须以这些知名高校为参照系,以学科的国际化建设为龙头,以人才的国际化建设为关键,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国际化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理顺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学校的国际化大格局建设。
学校的国际化大格局建设,首先学校决策层应有统一的思想认识,意识到国际化对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政策到位;学院应按照自身学科特点,以项目为依托,重点突破。
学校的国际化不是纯粹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国际化是为了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教学科研。学校通过国际化建设,与世界知名高校进行平等对话,并借助国际合作伙伴的优质资源,提升我校的层次、水平和声誉。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的工作服务于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化并不是国际处的国际化,只凭国际处去推动全校的国际化是推不动的,国际处在学校国际化的过程中起润滑剂的作用。
三、建议
结合我校情况,为了促进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围绕学校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初步建议我校构建国际化办学推进支持计划,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利用5月份召开全校国际化办学工作会议的契机,全面动员,发挥校领导决策层和二级学院执行层两个积极性,推出一系列政策和支持计划, 鼓励学院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以提升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即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素质为核心任务,依托国际化项目,着力开发英文授课的精品课程,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初步建议如下:
1.人才队伍的国际化计划
面对国际化的现实迫切需要,建议按照国际公认的学术标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选拔和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引进学术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加大师资海外培养、管理人员海外培训力度,从而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1)智力引进计划:根据学科建设和国际化课程建设需要,积极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海外高端人才来校长期工作,积极引进本学科前沿的海外高端人才或知名学者利用学术假期来校短期讲学或合作研究;增加外籍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外籍教师的数量。从而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对接国际知名高校的学科。
2)师资海外培养:选拔有潜力的年轻教师出国进修和研究,培养具备高水平研究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科研团队;重点支持一批重点学科带头人赴海外研修,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建立国际联系、提高科研能力;学校提供资助支持优秀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学术舞台展示学术成就,提升我校的声誉;通过多种途径、分批次派出管理人员到海外培训,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和规范的、高度职业化的管理队伍。
2.提升人才国际化培养水平计划
我校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开展学生国际化培养项目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海外经历、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建议学校给予学生宽松的政策,既保障教学质量,又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建议学校采取多重保障措施,多方筹资,如利用校友会基金等为教师学生的出访交流提供奖励基金。
1)学生海外经历计划:继续扩大我校与海外友好学校的交换生项目和海外访学项目;继续推动学生赴海外参加暑期学校、夏令营和游学等各类短期项目。
2)学生海外攻读学位计划:通过多种方式与海外合作院校建立本科生攻读双学位、本升硕等学位项目,实现与海外合作院校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3)广开财源,利用校友基金等资源,为优秀的海外求学的学生设立奖学金, 鼓励和支持学习成绩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有机会体验海外学习经历。
3.留学山东财大计划
留学生的数量和比例,特别是在校攻读学位的留学生的数量和比例,是学校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能否招到留学生特别是攻读学位的留学生取决于学校是否具有优秀的国际化的学科和课程。因此,课程国际化是二级学院提升的关键,也是能否吸引留学生的关键。
1)英文授课课程计划:建议学校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战略高度重点资助建设一批英文授课课程,特别是开发一批能够体现山东财大实力和特色的英文授课精品学位课程,形成稳定的英文授课课程体系,以国际化师资培养本土学生和吸引外国学生来校学习。
2)“中国学”课程计划:建议学校积极资助开设“中国学”专业或课程,内容涵盖当代中国的文化经济改革等内容,全英文授课,以吸引更多留学生。
3)硕士学位计划:建议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整合一部分优秀师资力量,或引进专业外籍教师,或借鉴合作办学授课的老师,打造一个面向留学生的硕士专业,提升我校留学生层次。
4.创新体制机制计划
国际化大格局建设需要高效组织机构及工作机制作为保障。
1)建议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统筹组织、领导全校海外合作与交流工作,负责战略规划和政策制订,协调重大项目的策划、组织和审定,并对各单位的海外合作与交流工作进行督查和考核。
2)建议建立以学院为基础,教师学生为主体,全校各职能部处及公共服务部门全力提供服务的全校联动机制;在各学院设分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院长或副院长,并设专职或兼职的外事秘书,有条件的单位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3)建议外教施行趋同化管理,将外籍教师的人事、教学与科研管理纳入与本土老师的同一管理体系。
4)建议学生海外访学、游学以及赴海外攻读学位等项目的宣传、咨询、学生的选拔、回校报到、转换学分等由教务处负责,对外联络及赴海外手续的指导工作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
5.保障和激励机制计划
实现上述目标计划,还需要加大财力保障,以保障各类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形成国际交流与合作激励机制,统筹协调,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先进单位或学院给予经费和资源的支持和倾斜,“不国际化吃苦头,国际化吃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