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新闻快递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经营“朋友圈” 打造国际范

2017-09-28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行政总揽全局、科学谋划、出台了一系列国际化办学重要举措,开创了我校国际化办学新局面,实现了国际化办学工作的新跨越。

  五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认真贯彻落实校党委行政的决策部署,围绕“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结合我校“校院两级管理”“特色名校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等工作,创新国际化办学模式,支持和鼓励二级学院为主体开展国际化办学,着重加强教学、科研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国际化工作,提高了学校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提升了学校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

  围绕中心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

  五年来,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相继出台了《山东财经大学国际合作项目管理规定》《山东财经大学院际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实施办法》《山东财经大学课程国际化项目实施办法》《山东财经大学本科生出国(境)学习管理规定》《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等20余项国际化工作文件。这些文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学校的中心工作,鼓励各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已被学院作为国际化办学的行动指南。比如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规范本科生出国(境)学习交流等事宜的办理程序,支持和鼓励学生赴国(境)外学习,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在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加强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鼓励教学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在课程国际化方面,鼓励邀请境外专家参与我校国际化课程建设,促进我校自身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质量的提高;在建立教学科研国际合作平台方面,支持我校与境外高层次大学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院部为主体”的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校院两级管理、开放式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此外,还出台了对外籍专家、来华留学生、师生出国(境)、中外合作办学、外事接待、港澳台事务、国际会议、英文版网站建设、外事档案等方面的文件,对涉外工作流程进行了标准化设计,推动国际化工作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

  勇于担当 积极参与学校顶层设计

  围绕“双一流”战略,面对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和环境,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八大项目组,以项目组工作模式推进各项工作。其中,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负责人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的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科建设、规划与综合改革等四个项目组,在谋划学校发展中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五年来,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影响力逐步凸显,并逐步渗透到人才、学科、课程等学校整体发展的各个环节。比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可或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中“国际化课程建设”“英语授课课程”等是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中“师生境外访学”“与境外开展科研合作”“国际会议”等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内容;规划与综合改革中,“国际化办学战略”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五年来,学校通过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政策引导以及办学理念的变化,将国际化办学诸多要素体现在各项政策之中,大大增加了外籍教师、留学生和赴海外访学研修师生人数,签署了更多的校际合作协议,启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项目,承办了多次国际或海峡两岸会议等。今天,我们充满自信:国际化办学已成为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之一,并成为学校争创一流财经特色名校的重要推动力。

  攻坚克难 启动学院国际化办学工作

  学院的发展决定着山财大的成就和未来,学院是国际化办学真正的主体,是开展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力量。率先投入到国际化办学活动的学院从中获取了大量优质资源和渠道,学院办学特色因此得以彰显,学科实力得以提升。

  2014年底,针对学院国际化办学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经过深入调研省内外高校,审时度势提出了设立“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项目”暨院际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和课程国际化项目,并出台了《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专项项目实施办法》,以发挥学院在国际化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院与国外大学成建制地建立合作平台和长效机制,并以此作为孵化器来拓展加深与国外高校的实质性合作。

  项目自2015年运行以来,现已有16个学院获得专项资助,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如院际协议签署、师生互访、移地教学、境外专家来校授课、我校教师海外授课、举办国际会议等纷纷开展。学校涌现了一批国际化示范学院,在与国(境)外大学合作项目、教师访学进修、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异彩纷呈,与国(境)外大学之间的交流热络频繁。比如法学院与瑞典梅拉达伦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等,经济学院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与台湾世新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公益研究会,保险学院与台湾铭传大学、东吴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艺术学院与阿联酋沙迦大学、美国纽约教育实践基地、美国拿撒勒学院、英国龙比亚大学,MBA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等之间的合作,已然走在了学院国际化办学的前列。2016年会计学院《财务会计理论》、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分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外国语学院《语言研究与ERP技术》、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高级时间序列分析》、统计学院《金融衍生品定价及投资组合管理》等国际化课程,邀请境外专家参与国际化课程建设,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有着重要意义。

  改革创新 开辟师生交流新渠道

  漫步在初秋的校园,迎面走来了“老外”同学;走进课堂,见到了“老外”教师正在讲解经济学等专业课程;进入报告厅,聆听某一领域见解独特的“老外”专家的讲座;更听说有同学去了美国学习,有同学去了俄罗斯夏令营,有同学去了日本交流,还有同学去台湾访学半年……

  这些融入山财大生活的林林总总,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近年来同学们学习方式、学习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不论是在校内聆听外教讲授专业课程,还是出国交流访学研修,都已经成为在山财大学习工作的一部分。

  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双向流动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国际化既需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注重教师的“海外经历”,使之成为大部分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培养能与国际同行进行平等对话的师资。学生的双向流动不是简单的进进出出,这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等核心要素进行深层次改革创新。一要建立国际化的课程体系。要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开设通识课程和国际教育课程,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二要营造多元化的文化生态。通过创新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培养,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在碰撞和融合中培养多元文化沟通、交流和理解能力。

  五年来,学校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开辟师生赴国(境)外交流新渠道,出访团组24个110人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或备忘录77项,受学校资助开展院际国际交流项目的学院有8个,受学校资助开展全英文授课或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课程国际化项目的学院有16个,长短期外籍教师200余人次,教师出国(境)人数访学讲学或研修260余人次,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访学项目50余个,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访学交流2000余人次,外国留学生达到350余人次。学校承办国际会议或海峡两岸论坛10余次,获得“山东省优秀对台交流项目”3次,成功获批“山东省海峡两岸交流示范点”,获批涉台研究项目课题7项,成为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大陆地区大学之一。我校八省市(京沪苏浙闽粤鄂辽)户籍的毕业生可申请赴台湾高校攻读研究生。2016年,国际化办学工作(境外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入选学校“十件大事”。

  锐意进取 谱“一带一路”合作新篇章

  2015年12月,中央深改组通过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教育对外开放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2016年7月,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指出,高等学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

  我校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的活动。2015年12月,卓志校长参加第三届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并做主题演讲,在与会成员高校中首次倡议提出联盟成员高校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中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自此,联盟高校均围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主线开展各类活动。我校率先成立了“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并作为我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上报教育部进行了备案,该中心将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学校教师拓展研究领域,为山东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2016年7月,卓志校长参加了刘延东副总理在俄罗斯的文化交流活动,出席了中俄大学校长峰会并做主题发言;学校相继派出团组访问了俄罗斯、波兰、捷克,拓展了“一带一路”合作领域和渠道,与俄罗斯西北管理学院、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波兰格但斯克工业大学、波兰罗兹大学、捷克布拉格经济大学等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

  学校将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心任务,利用相关政策和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平台,从开展与沿线国家师生交流、学生访学及文化交流入手,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做实,逐步推进与沿线高校的合作。

  精准发力 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影响力

  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现有两个项目: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举办的中加经济学项目、与新西兰国立理工学院举办的中新会计学项目。两个项目提供与国际接轨的较高品质的教育,为学生出国就读更高层次的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五年来,两个项目已成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为我校相关专业的师资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建设、教材教法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人才培养质量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

  2016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合作十周年庆典,邀请了两国政府官员等100余人参会,王邵军书记、卓志校长共同参加了此次庆典,深化了两校的交流与合作。两校的合作办学项目已培养学生1500余名,已有292名赴达尔豪斯大学进行学习,有2名荣获达尔豪斯大学经济学专业大学奖章,毕业生中有40多名被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38名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国外大学录取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其余大部分毕业生多被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国内五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等录用。该项目已成为我省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交流的典范,积极推动了两省的交流合作。以此为契机,两省共同签署了两省友好合作关系协议,实现了由教育促政府、社会全方位合作的局面。

  履职尽责 展现外籍师生新风采

  五年来,学校聘请外籍教师200余人次,包括长短期语言课外教、专业课外教、合作办学项目外教和课程国际化外教,他们在全校16个学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11月,我校举办了第一届“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其中,“山东省外国文教专家教学奖”获得者、“山东省人民友好使者”获得者、加拿大教师凯斯·克洛克(Keith Klockow),以2731票名列第一。凯斯2005年来我校任教,教授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等课程。他为人开朗热情,对学生耐心细致,课堂气氛轻松而热烈,受到学生的欢迎。获奖后,凯斯说:“我只是尽我最大的努力给同学们传授我拥有的知识,我只是想要帮助他们喜欢上英语。”2015级英语四班姜锦望同学说:“从凯斯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他能够让我们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快乐和满足。话剧需要组织,演讲需要表达,辩论需要技巧,我们在提高口语的同时,也在提高综合素质。凯斯的课,一直都是以学生为本的(student-oriented),我们有充足的机会去展现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

  学校始终注重引进高质量的外籍教师,未来将继续加大聘请力度,适当提高薪酬标准,多渠道、多方式开拓外籍教师聘请渠道,提高外籍教师所占比重;鼓励和支持各相关学院聘请外籍教师,严把聘请质量关,对外籍教师实行分类管理,长短期结合,语言与专业兼顾,计划内与计划外统一归口管理;加强外籍教师教学管理,明确各相关部门、学院职责分工;完善外籍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制订一系列激励措施,提高聘用效益等。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衡量一所高校开放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标志之一,积极科学地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动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五年来,学校相继招收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捷克、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苏丹、菲律宾、蒙古、哈萨克斯坦、柬埔寨、津巴布韦等19个国家的留学生350余人次,其中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山东省友城奖学金和英国文化协会-山东奖学金60余人,学生们在我校学习汉语语言或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已有8位获得学士学位,3位获得硕士学位,3位博士研究生在读。其中,俄罗斯学生高斯佳的毕业论文《在俄外国直接投资与治理质量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获评学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优秀论文。我校来华留学生教育从课程大纲、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与金融体系改革》课程成功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受到广大留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留学生在学习语言或专业课的同时,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活动,比如剪纸练习、书法观摩、包水饺比赛、各国美食大会餐等活动,并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活动以及各类参访活动,丰富了留学生的校园生活,为中外学生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激发了留学生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的兴趣。

  借力发展 构筑国际联盟新平台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各国高校为了面向世界走国际化道路,积极参与跨国家、跨区域的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全球性问题与挑战,携手成立了各种各样的国际大学联盟,从而推进各自国际化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2013年,学校加入了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ASREU),是该联盟创始成员高校之一。该联盟是2012年12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由中俄双方倡议成立的。联盟由13所俄罗斯著名经济类高校与13所国内财经类高校共同组成,成员包括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成员间自联盟成立始即成为友好学校,并将在发展特别项目、互换师生、交换学术信息和资料、合作科研、举办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培养研究生、学生文体交流活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我校加入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以来,积极参加该联盟举办的中俄顶级经济学家论坛、青年学生夏令营冬令营、校长论坛等活动,校长卓志多次在年会等重要活动代表学校发言,展示形象、主题鲜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曾被大会评为“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中方高校突出贡献”单位。今年10月底我校将举办2017年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年会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国际论坛。

  继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之后,今年8月,我校成功加入了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APBS)。该组织成立于2004年,目前有会员高校140余所,包括理事会成员高校16所。发起院校来自亚太地区最好的大学,包括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等。目前会员高校中,大陆高校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汕头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我校共12所。作为亚太地区顶尖管理学院发起成立的区域性、非盈利组织,该会自成立以来通过有效合作促进了亚太地区管理学教育水平的提高,为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培养了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该会每年举办年会和学术会议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召集会员探讨亚太管理教育前沿理论与最佳实践。

  今后,我校将积极参与该会的相关活动,密切与成员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众多知名大学一起,探讨管理科学发展、管理学前沿以及管理教育等问题,对学校建设与发展、增强学校影响力和争取优质国际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在过去的五年中不断探索,已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国际化办学的雏形。在多校区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校党委行政始终把国际化办学作为发展重点之一。从师生交流、学院院际合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方面,积极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向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更需砥砺前行。



上一条:澳大利亚代表团访问我校 下一条:我校成功加入亚太管理学院联合会(AAPBS)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