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学生派出 > 海外感言 > 正文

瑞典访学 | 2011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访学感言—刘航

2012-02-22  点击:

金融学院刘航

  2011年三月,凭借扎实的英语和专业基础,我有幸获得去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交流的机会。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现在回首一切还历历在目:4月份准备申请表和成绩单;5月份办理换汇和银行卡;6月份KTH的录取信到来,即刻申请签证,购买机票,与KTH商洽住宿事宜;7月份准备行李。一切自己亲手操办,虽然繁琐,但是完成的时候真有一种成就感。

  我也曾经怀疑过,大学四年级前去交流是否值得,放弃考研机会,放弃找工作的最佳时机。但是我个人很久以来一直有想去国外读书的愿望,并且在大学前三年先后通过GRE,TOEFL和GMAT考试,从瑞典申请国外的研究生也可行。经过短暂的怀疑,我选择去KTH交流。内心深处我知道,如果我放弃这次机会,我会为我的大学经历抱憾终生。况且年轻的时候多走一些路,就算是一些弯路,也是成长。一点建议,去交流前一定要对放弃的东西有准备,对未来也要有打算。

  我是8月3号飞抵的瑞典。8月是瑞典最美好的夏季,绿荫片片,阳光明媚,帅气的爸爸们推着洋娃娃们在公园里晒太阳。瑞典讲求公平,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公平得一点都不含糊。爸爸妈妈都有两年的产假,现在如果爸爸不休产假不跟孩子培养感情在社会看来是很奇怪很不负责任的行为。休假期间公司不得解雇爸爸妈妈,并且支付90%的工资——高福利由此可见一斑。高福利伴随着高税收,有句名言“瑞典人谈税的频率比谈性还高”,自嘲的同时也反映出赋税之中。但抱怨归抱怨,瑞典人还是世世代代老实交税,除了逃税的代价高昂之外,也因为瑞典人知道自己的血汗钱交给政府最终会用回到自己身上,无论是修铁路还是改建SLUSSEN,反正政府是负责任地在用。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占很大比重,直观体现瑞典人从幼儿园到博士毕业都不需要交学费,此外,政府重大项目都交予研究机构规划,每年给学校的科研经费也十分充足,教育的发展有强健的资金支持,教育质量普遍较高。瑞典民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体现之一是从大学老师到超市收银员流利的英语,与瑞典人交谈,我完全感觉不到这是生活在一个非英语国家……高福利的社会培育出瑞典爱好和平、温文有礼的民族性格,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家很少讲话,都安静地看报纸;如果你要寻求帮助,都会很热情地帮你,而且往往一帮到底,最神奇的是被帮助者也不会觉得别扭或窘迫,帮助别人也是一种艺术。简言之,瑞典这个国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全、宁静和幸福。

  8月底正式开学,在KTH的半年让我对西方教育方式略有领会。首先是选课,每个KTH学生的课表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来选课,选课时参照学校网站对课程有详细介绍和推荐的衔接课程。对我来说,我选了瑞典语、瑞典社会、投资分析、公司金融司门课程,一学期4~6门课是大家普遍的课程进度。其中没想到瑞典语是最困难的,这门课的不通过率竟然达40%!幸好有我瑞典朋友的激励,我最终坚持下来,并在期末考试取得A,作为我们班唯一一个不会发音的学生,我感到惊喜!再说说老师上课,实话说,国外老师的lecture和国内老师的差别不大。而且我选的课程与国内所学课程高度统一,国外相同的课程我的感觉是偏简单。但与国内相比,这半年我做的group assignment和project work比前三年多很多,而独立的作业基本没有。这反映出瑞典平等的精神,正面作用大家互相帮助,保证没有同学掉队,负面作用是学生学术独立能力差,很容易浑水摸鱼。我没有像我的neighbor们一样,找班长的中国人香港人台湾人做assignment partner, 我的partner们要么是国际小分队,要么是清一色的瑞典帅小伙……来自德国的Lukas给我印象最深,不仅是以为他蓝色的眼睛和长长的睫毛,而是作为一个从数学转金融的Erasmus学生,他对欧债危机的把握和国际时事的了解远远超过一般学生,他乐于分享的精神也让我觉得与他探讨枯燥的数字是很快乐的事情。我永远忘不了presentation完的时候,我们四个人坐在Nymble的咖啡厅坐最后的相聚,吹吹牛,聊聊飞速发展的爱沙尼亚,聊聊他们所不理解的中国,聊聊瑞典拖沓的办事效率,聊聊德国百分之一百二不情愿为懒散的意大利买单……也许再也不相见,也许彼此都是生命中的过客,但至少我们短暂的相聚过,顿时觉得人生无常世事难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瑞典认识的伙伴们和我的旅游经历。不知道是学校是不是故意的,我住的那一层全都是中国人、香港人、台湾人,零星有一个西班牙姑娘,两个黑人兄弟和两个印度人。真正住在一起才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强大,交流起来相当亲切,完全无障碍。我个人感觉香港台湾的孩子们普遍心态轻松,看事情比较达观,努力争取也顺其自然,可能他们的竞争压力也比不过大陆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就混到港台圈子里去了,反而跟大陆圈子比较远。Josephine擅长做甜点,Joe擅长做台湾卤肉饭,Emily和Cung擅长蹭饭,我擅长做青菜……我们几个天天拼一桌,计划旅行,除去一起做课业任务,我们一群20出头的孩子都在学习生活,学着把自己照顾好。我这半年走了10个国家,这十个国家里甚至包括爱沙尼亚、奥地利、捷克这样在中国新闻里很难听到的小国家,如果不在瑞典,如果不跟一群旅游爱好者住在一起,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像到这些地方去吧,生活的环境真的会改变一个人。现在想想真好笑,8月份到瑞典,我们几个从大陆去的还正经八百地在斯德哥尔摩找旅行社,想省心省事地旅游。后来走了一些地方才发现,结团出游的要么是日本韩国中国人印度人,欧洲人的话就是10岁以下的小孩和60岁以上的花白老人,青壮年如我们,只能自己从Ryanair订机票,从Hostels.com订青旅,下飞机到info-center讨张地图,徒步走过欧洲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说旅行是种历练,现在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因为快乐,因为忙着成长,所以时间过的尤其快。离开的日期临近,最后的几天是最难过的,每走一个,大家就拍照留言一次。我目送送一个个朋友上飞机,眼泪决堤好几次。最后送我的时候阵容虽不强大,但很有代表性,台湾的Emily,香港的阿聪,还有我亲爱的Johannes,以吻封缄,一直送我到不能送为止。但愿他们不知道,转身的时候不知道我又哭了……没有对错,只有成长。高兴地是,离开瑞典前我已收到荷兰心仪学校的提前录取,但我还在等瑞典的消息。我感激这次出国交流的机会,以学生无忧无虑的心态拥抱知识,触摸世界。



   

上一条:瑞典访学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访学感言—刘心宁 下一条:瑞典访学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访学感言—张晓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