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回国的时候,我真的很想写点什么来纪念在巴黎交换学习的生活,但纵使心中有无数稀奇古怪的想法,还是不知道究竟该写些什么,因为这段经历对于我而言太重要、太特殊了,我没有办法为这段经历通过写一段感悟的方式画上句号。后来我的朋友和我说“如果你不能够放下这段经历,那就不要放下,巴黎交换只是你与巴黎的episode 1,之后还会有episode 2,episode 3,就让这段经历伴随你的一生。”所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视若至宝的episode 1。
一、关于巴黎的解构与重构
初见巴黎,脑海中是从电影、画作和文字里拼凑出的模糊印象。她是浪漫的代名词,埃菲尔铁塔在夕阳余晖中闪耀,塞纳河畔摇曳着中世纪的乡愁,街角咖啡店飘出的咖啡香气混合着法棍的麦香氤氲在空气中。这是被无数人传颂的巴黎,像一座被精心搭建的梦幻城堡。
但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我才发现仅仅用浪漫去描述巴黎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随处可见的街头涂鸦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叛逆与不羁;拉丁区的古老街道上的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启蒙运动的回响,当清晨的第一缕光照射在巴黎圣母院历经沧桑的哥特式房顶上,映照出的是数百年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是无数艺术家与工匠终其一生呕心沥血的凝结;穿梭在蒙马特的小巷,街头两侧陈列着风格迥异的画作,艺术家们用大大小小的画笔和颜料,在简陋的画板上挥洒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艺术家们的表演又怎么可能仅仅是香颂呢,艺术家们在地铁站、商场口、广场、公园,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随意的表演他们想要演奏的任何曲目,每个人似乎都在向我们表达着:你看,艺术没有高低贵贱,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需要做的是用一颗纯粹的心去倾听、去观察。


二、ESCE的课程超级有趣
在ESCE交换学习的这一个学期,我看到了教育的多样性和更多的可能性。
本着学分一定要拉满的态度,我选择了研究生一年级的课程进行学习。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对于我而言是有一些困难的,即使我的英语能力不算太差,但是想要听懂并且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上课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记得有一门课需要做个人的presentation,要求是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论文并向同学们介绍这篇文章,为了准备那次presentation,我准备了整整三天时间,当我最终展示了我烂熟于心的ppt内容后,教授说我做的很棒,结构很清晰,同学们也在下课后对我进行了非常夸张的赞扬。那是我在ESCE学习最幸福的瞬间之一,就好像菜鸟在大佬村存活下来最后还在那里找到了身份认同。
ESCE的课程非常注重实操性和专业性。在这里上课绝对不是仅仅是单调乏味的课程和作业,你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一起学习专业的知识,同时课程与实践紧密相关。拿我的专业国际商务发展举例,我们在学期初就听了跨国公司经理的讲座,那个学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根据公司的发展需求结合我们本学期学习的知识为公司进入新市场做出调查并提出建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小组作业以及presentation,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和小组成员培养出浓厚的“革命友谊”。


三、邂逅孔院,记忆满溢
如果有同学担心自己可能在交换期间经历各种文化冲击与不适,我想说千万不用担心,在这里有你的第二个家——孔子学院。在这里你可以结识到一同来交换的小伙伴,同时孔院的老师们给每一个交换的学生提供了许多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交换期间我也经历了很多学习以及生活上的挫折和疑惑,所以我向孔院的老师们讲述了我的疑问与顾虑,老师们很耐心的倾听并给我提出了很多非常宝贵且有价值的方法与建议。毋庸置疑孔子学院是我的第二个家,一同交换的伙伴就是我在异国他乡宝贵的家人与财富。
在交换期间,我非常幸运的见证了孔子学院的开幕仪式,那种震撼与自豪是难以用言语去形容的,当东方茉莉在西方奏响,每一个音符都像是在向世界宣告中华文化的盛大登场。它不仅仅是一场开幕仪式,更是一座链接不同文化的桥梁,是一场跨越种族与心灵的对话。同时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在这座知识与文化的殿堂里,与更多的人分享中国故事,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文化交流篇章。
在开幕仪式结束后,学校千里迢迢赶来参加开幕式的老师们也对我们在法交流的学生嘘寒问暖,提供一切能够提供的帮助为我们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参加这个交换项目,在与各位老师的交流中,我更加坚定了我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

四、跨国交流,四海皆友
踏上异国交换之旅,在不同文化碰撞交融间,我有幸结识五湖四海的朋友。从一开始的担心语言与文化会成为隔阂到后来文化差异反倒变成了我们沟通的桥梁,我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挚友,拓宽了自己的人际版图。
在我20岁即将到来时,我想向世界再走一步,用温暖且特殊的方式来开启我的20岁,所以我邀请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朋友来参加我的生日派对。我们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店,一起唱不同语言的生日歌。
同时在交换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合拍的挚友。我们在开学第一天相识,因为我的一句“你长得好像动画片里的人物”开启了我们的友谊。我们一起去了小王子的商店,一起参过了好多次卢浮宫,一起上孔院的书画课,一起坐到A线的终点站去郊区看城堡,一起吃烘焙房里的可颂,一起滑冰;一起去杜乐丽花园的圣诞集市买了一大个火鸡腿和肋排,一边吃一边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一起看灯光秀,我的法语词汇非常穷尽,所以她就会时不时的向我翻译大致内容;我常常有无穷无尽的问题,而她会不厌其烦的一一向我解释,比如我分不清鸟巢和槲寄生·,她就给我详细的解释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学期结束的那个晚上,我们两个在塞纳河边吹风,一同诉说着这半年的美好与难忘。后来我去柏林找她,吃到了超级正宗的德国烤鸭,还认识了Mr Emma:是一只和她祖母生活在一起的鹦鹉,大家可能会疑惑Emma明明是女士的名字,为什么要用Mr,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大家一开始都以为他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但是其实他是一个小男孩,所以沿用了Emma的名字改用Mr。



无论如何,千言万语也没有办法很好的描述我这半年的感受。短短半年的时间,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写到这里,我能想到的词只有感激,感激这次交换的机会,感激我遇到的每一个在我生命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人物,感激当初那个无知且勇敢的自己。这个世界很大,我们都是世界的公民。
(作者:国际经贸学院 于欣岩)